丽江视点 | 特色产业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

2025-05-20 17:35:49 阅读量5607 字数3843


 “让这一‘美丽产业’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丽江时的殷殷嘱托,把产业发展和人民幸福紧密联系起来,为这片高原沃土擘画了“产业与幸福同频”的乡村振兴壮美蓝图,指明了产业发展不是冷硬的数字,而是镌刻着民生温度的“幸福密码”。

近年来,我市立足资源禀赋,持续增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大特色小产区高品质水果品牌打造和推广力度,做特做优金沙江绿色农业,推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古城区,花卉产业蓬勃发展。作为云南省5家农业创新示范园之一,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建有35万平方米高标准智能温室。园区海拔2300米,占地约1100亩,毗邻丽江机场和火车站,在蓝天雪山映衬下,宛如一片绚烂盛开的花之海洋。


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的35万平方米高标准智能温室。(丽江融媒记者 和宝魁 摄)


据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技术负责人杨佳介绍,产业园集成智能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化、无土绿色栽培、全程数字化管理系统及预冷储藏等先进技术,通过全自动环境控制系统对生产环节实施全程控制,生产周期精确到天,实现了生产管理自动化、智能化。


目前,园区量产的彩色马蹄莲鲜切花有白、黄、粉、紫、橙等18个色系品种,作为全国规模较大的温室马蹄莲种植基地,年产量约90万枝,亩产值达50万元。种植的48个玫瑰品种,年产量3956万枝。近年来,丽江鲜切花依托丽江机场,花儿“乘着”飞机,“绽放”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城市;凭借优良品质在海外市场走俏,出口率超四成,远销日本、越南、俄罗斯等国家。


在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工人在采收玫瑰。(丽江融媒记者 和宝魁 摄)


自2020年8月投产以来,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鲜花销售总量突破1亿枝。产业发展不仅让 “丽花” 香飘海外,还成为富民增收的重要引擎,周边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获得稳定收入,年底还可获得集体经济分红。数据显示,园区所在的开南街道贵峰社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不足1万元增至2024年的近3万元;村集体收入从2019年的3.8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36.4万元。


“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包花时还能闻着花香。” 贵峰社区村民和国珍将10亩土地流转园区后,在包装生产线从事计件工作。如今,一家三口均在园区务工,既有土地流转收入、务工报酬,年底又能获得村集体分红,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务工村民捧着刚采集的玫瑰花。(丽江融媒记者 和宝魁 摄)


在丽江,花卉经济正从古城区向周边县域延伸。其他县域因地制宜发展花卉产业,以花为媒、以美为链,深挖花卉在观赏、加工、文旅等价值,推动 “美丽资源”转化为富民增收的 “金色产业”,实现“颜值”与 “产值” 双提升。


位于玉龙县白沙镇的丽江百花园(听花谷)里,各种杜鹃花竞相绽放、分外娇艳。前来赏花踏青的游客络绎不绝,或漫步花田,或拍照打卡,人花相映衬,美不胜收。据雪屿谷农业开发(云南)有限公司负责人廖伟介绍,截至目前,听花谷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营业收入1400多万元,为周边40多名村民提供了长期务工的岗位,年劳务支出超过100万元。


丽江百花园(听花谷)。(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迎着明媚的春光,永胜县程海镇海腰村的丽江程海沁香玫瑰庄园有限公司有机玫瑰基地里,娇艳的食用玫瑰缀满枝头。采摘工人们背着竹篓穿梭花田,熟练地采下花瓣,经运送、过磅、装筐后,及时送往丽江程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进行加工。有机玫瑰花茶、玫瑰浓浆、玫瑰纯露等10多种产品从这里走向全国市场,年总产值达3000万元。


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种植的玫瑰。(丽江融媒记者 杨四娟 摄)


从种植到销售,从采摘到“打卡”,“一朵花”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致富经”。随着丽江“赏花+”模式不断升级,花卉产业深度串联起特色美食体验、旅拍打卡、生态观光游览等多业态。“美丽产业”正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产业”。



立夏时节,永胜县程海湖畔的沃柑园里,圆润果实压弯枝桠。因其独特的气候条件,永胜沃柑果大色鲜、酸甜适中,鲜果从2月下旬至6月持续供应,成为夏季市场备受青睐的时令佳品。


果农在采摘沃柑。(丽江融媒记者 秦文静 摄)


程海镇浦米村村民王春茂承包了80亩土地种植沃柑。她说:“今年,已有40亩沃柑挂果,预计产量300吨,按当前行情估算,预计收入60万元。”金灿灿的沃柑成为王春茂家实实在在的“致富果”。


“气候优势延长了沃柑保鲜期,我们计划在7月前后进行销售。产品主销广西、湖南等国内市场,部分出口海外。”程海镇兴仁村委会老屋村种植大户高丽说。


王春茂家的沃柑种植园。(丽江融媒记者 秦文静 摄)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市沃柑种植面积达11万亩,今年预计产量达30万吨,产值13亿元。


地处滇西北高山峡谷的丽江,因气候垂直差异显著,形成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近年来,依托适宜气候和丰富果树种质资源,我市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业+”的发展新模式,推动特色水果向规模化、产业化迈进,培育了晚熟芒果、沃柑、雪桃、软籽石榴、木梨、2700苹果、蓝莓等品类丰富、品质优良的特色水果。这些“丽果”品牌的崛起,构建起农业“增值”与农民“增收”的桥梁,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繁荣注入动力,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甜蜜事业”。


丽江雪山恬蓝莓公司员工在对蓝莓进行抽检和复称重。(张扬 摄)


过去的两个月,在丽江各大农贸市场的水果摊上,蓝莓占据了“C位”,一颗颗饱满的蓝莓犹如深蓝色的宝石,十分诱人。2022年以来,丽江积极引进企业大力发展蓝莓产业。高海拔、日照足、昼夜温差大……为蓝莓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产出的蓝莓果实品质优良、口感上乘。2024年,全市蓝莓挂果面积3259亩,产量1900吨,产值0.96亿元。


据丽江雪山恬蓝莓公司品牌运营负责人张扬介绍,企业正在玉龙县拉市、太安等地新建3个标准化种植基地,总面积约1000 亩,建成后将形成自有核心种植区。


华坪芒果。(周勇华 摄)

当北纬26°的暖阳吻过金沙江畔,一场跨越四季的甜蜜接力在丽江悄然上演。2月下旬至6月,永胜沃柑挂满枝头,金黄圆润的果实裹挟着甜蜜,开启丽江的鲜果盛宴;盛夏8月,永胜软籽石榴迎来丰收,晶莹如红宝石般的果粒将甘甜滋味融入舌尖;华坪晚熟芒果紧随其后,从8月至10月,浓郁果香弥漫山野,橙黄果肉软糯香甜;9月至11月,宁蒗2700苹果披上粉霞,脆爽甘甜的口感沁人心脾;待秋意渐浓,拉市雪桃在10月至11月傲立枝头,咬一口便满是清冽与纯粹的美味……在四季流转中,甜蜜的果实次第成熟。


宁蒗2700苹果 。(丽江融媒记者 廖浚宏 摄)


据了解,2024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达98.43万亩,总产量136.77万吨,产值67.2亿元。目前,全市水果产业绿色、有机认证产品有80个,认证面积达6.81万亩。如今,这些色泽诱人、风味独特的水果,不仅成为丽江生态优势的“甜蜜代言”,还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我从去年开始种植秦艽、当归等中药材。去年收入在10万元至20万元之间。今年计划育苗20亩。”玉龙县九河乡金普村委会大马坪小组村民和丽秋说。


近年来,金普村依托自身独特优势发展中药材产业。全村以点带面,带动全乡种植附子、秦艽、重楼、白芨等中药材6000多亩,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


作为云南省“一县一业”中药材重点县和首批 “云药之乡”,玉龙县依托资源禀赋,突出道地中药材特色,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群众参与的多元化绿色发展模式。全县90%以上村委会发展中药材种植,成为省内外知名的 “药材之乡”,走出高原特色产业振兴之路。


数智云药(鲁甸)加工中心。(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作为玉龙县中药材主产区之一,鲁甸乡具备木香、秦艽、重楼等50多种道地中药材种植条件。今年1月,东西部协作沪滇项目——道地药材产地仓・鲁甸“数智云药”产业园入驻鲁甸乡,依托标准化产地仓与数字化平台,推动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构建起涵盖种苗繁育、规范种植、初加工、仓储物流、市场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目前,道地中药材产业已成为玉龙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主导产业,持续赋能乡村振兴。


丽江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物种,中药材资源丰富,加上生态环境优良,产出的中药材品质好、有效成分含量高,市场认可度高。经过发展,全市中药材产业已初具规模,从种苗培育、生态种植到精深加工、品牌打造等,全产业链发展效益稳步提升。2024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31.6万亩,标准化基地面积占比32%,实现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44亿元。


玉龙滇重楼。(供图)


“幸福产业”铺就乡村振兴“康庄大道”。从娇艳的鲜花到甜美的水果,再到珍贵的中药材……“丽系”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丽江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稳,形成“四季有花、月月有果、季季有收”的立体产业格局,不仅实现了农业增效、群众增收,还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了高原特色农业的“金名片”、乡村振兴的“动力源”。下一步,丽江将加快推进古城花卉、玉龙中药材、永胜食用菌、华坪芒果、宁蒗马铃薯种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持续做大“丽系”品牌规模,打造一批农文旅融合示范,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用农业增效来助力农民增收,绘就“生活像花儿一样美”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采写:丽江融媒记者 李 琳

美编:杨洁光

责编:钱吉梅

校对:和众学

二审:李 桥

终审:罗坪江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