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视点 | 以感恩奋进之姿开新局

2025-09-03 08:24:07 阅读量7901 字数2717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云岭大地,来到丽江,进园区、访古城,调研特色农业、关注文化遗产、共话民族团结……为丽江发展擘画蓝图,指引方向。


在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总书记称赞这里的事业“搞得很兴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并祝福丽江人民“生活像花儿一样美”;在丽江古城,总书记勉励丽江“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的文旅发展之路”。殷殷嘱托,饱含深情厚望,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丽江各族儿女的心田,激励大家团结一心、砥砺奋进。


时隔5个多月,丽江市融媒体中心精心策划,组织开展联合采访行动。多路记者奔赴四县一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用镜头定格变化,用笔触书写发展,记录丽江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生动实践,展现丽江新风貌、新作为。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到地方考察,特色产业是他的关注重点。


在丽江,特色产业的蓬勃图景正生动诠释着这一理念。古城区花卉种植面积超6400亩,年产值达2.9亿元,兴旺的“鲜花经济”为群众铺就了一条通往美丽富足的“花路”。2024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1.6万亩,全产业链产值44亿元,从种苗培育、生态种植到精深加工、品牌打造,中药材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发展效应稳步提升;全市水果种植面积达98.43万亩,产值67.2亿元,芒果、沃柑、雪桃、“2700”苹果等特色水果的甘甜滋味,既满足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实实在在鼓起了乡亲们的“钱袋子”……


在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村民在采摘玫瑰花。(丽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和宝魁 摄)


在华坪县荣将镇龙头村果子山上,果农在展示刚采摘的芒果。(丽江融媒记者 赵庆祖 摄)


这次在云南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他指出,各地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不同,抓产业转型升级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突出自身特色。这一重要指示,为丽江进一步做优做强特色产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丽江特色产业矩阵已然成型:古城的花卉、玉龙的中药材、永胜的食用菌、华坪的芒果、宁蒗的马铃薯……“丽系”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特色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稳。“美丽产业”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产业”,一批批富民兴村的产业在丽江大地扎根生长、枝繁叶茂,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实支撑。




生态美是丽江的底色,生态优是丽江的优势。


丽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安全屏障。一直以来,全市上下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扛稳扛牢扛实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把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作为重要抓手,坚持“一盘棋”思想,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推动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随着生态持续向好,玉龙县拉市海湿地成为许多鸟类栖息繁衍的“天然乐园”;永胜程海水位实现止降回升、水质保持稳定;华坪县打出“绿色能源牌”,大力发展清洁载能产业,实现从“黑”到“绿”再到“金”的蝶变;宁蒗泸沽湖稳定保持水质,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引得游客纷至沓来,生动诠释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共赢共生。


人鸟和谐共处的拉市海湿地。(和云峰 摄)


玉龙雪山蓝月谷。(马登科 摄)


与此同时,丽江在扩绿、兴绿、护绿、用绿、活绿上持续发力,不断增厚“绿色家底”。“十四五”以来,全市完成营造林199.69万亩、全民义务植树913万株,人人争当绿色使者、生态先锋的氛围日益浓厚,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建设美丽丽江增绿添彩。


各县()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让生态资源释放出富民效益。2024年,全市新增林下经济2万亩,林下“生金”,绿富共赢的致富路越走越宽,一片片“美丽山水”正蝶变为“金山银山”。


林下种植重楼。(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两山”理念在丽江落地生根、结出累累硕果:玉壁金川,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优势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和民生福祉,为丽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今年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云南生态地位重要,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殷殷嘱托,正化为丽江人民守护绿水青山的强大动力与务实举措,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绘就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丽画卷。




这次来云南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云南民族众多,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


在丽江,各民族在经济融合中携手共进,在文化互鉴中凝聚共识,在情感相依中守望相助。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浓、安全感更强,民族团结进步的成果转化为可感可知可及的生动现实。


民族团结一家亲。(尹少荣 摄)


古城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北门社区,各民族居民亲如一家、团结奋斗、安居乐业,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玉龙雪山脚下曾经贫穷落后的玉湖村,如今“和和美美”融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生活场景中;宁蒗县紫玛街道清泉社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幸福家园”,各类基础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各族群众在新家园里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共同绘就了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族团结深度融合、群众生活蒸蒸日上的生动画卷。


为持续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坚定不移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丽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关切的“和和美美”落实到工作中,全力建设“和谐安宁、繁荣发展、美丽友好”的丽江,形成各民族守望相助、共同奋斗,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离开丽江时,习近平总书记祝愿丽江人民的生活如同纳西族的“和”姓一样,幸福安康、和和美美。这既是对丽江各族群众的殷切关怀,更是对边疆民族地区团结发展的美好期许,激励各族儿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携手并肩,共同书写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崭新篇章。


丽江人民的生活如同纳西族的“和”姓一样,幸福安康、和和美美。(丽江融媒记者 和宝魁 摄)


牢记嘱托勇前行,蹄疾步稳开新篇。


在丽江大地,处处活力涌动。从现代化农业园区的蓬勃发展,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从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到乡村振兴的广阔田野,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奋斗景象。


丽江各族儿女正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发进取、真抓实干,让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玉壁金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步步把美好蓝图变成幸福实景,走出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民族团结的康庄大道,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丽江发展新局面。


采写:丽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 琳

美编:李耀瑭

责编:李琳瑛

校对:和众学

二审:赵奇旺
终审:郭俊燕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