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质,那么丽江的特质应该是松弛感。
这里的每一天,都是从朝阳为玉龙雪山镀上梦幻的金纱开始。人们或骑乘共享交通工具,或搭载新能源公交车,轻松穿行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即便是不熟悉路况的游客,也可搭乘旅游专线到达远离城市的景点和乡村。
从1995年8月丽江的第一辆1路公交车开通至今,三十载岁月流转,公共交通已悄然改变着这座因古朴而闻名的城市。

“以前出门要么打车,要么等半天班车,现在手机一查就知道车在哪里,带小孙女去黑龙潭再也不怕等车了。”67岁的和奶奶在丽江生活了大半辈子,她感慨道,“现在丽江的公交车线路很多,去菜市场、医院都方便,而且还能刷老年卡免费坐车,很幸福。”

101路旅游专线公交车。(供图)
“住在丽江古城,乘坐101路旅游专线,可以一路到白沙古镇、东巴谷景区、玉龙雪山景区游玩,搭乘最晚一趟返城刚刚好。”来自北京的游客汪先生说道。从2019年开通第一条旅游专线以来,越来越多的游客享受到了旅游专线带来的便捷和高性价比。
这些朴素的感受,折射出丽江公交系统近年来发生的深刻变化。
2023年起,借助“国家公交都市”创建的契机,丽江公共交通迎来了“高光时刻”。从疏到密、从慢到快;从常规化到智慧化、从模式化到定制化,一张由32条常规线路和10条旅游专线组成的公交网络,已深深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它们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将各个景点有机连接,不仅给数千万游客提供了便利,也深刻地改变了市民的出行习惯。
“通过公交线路的优化布局,我们实现了游客与市民出行的有效分流。”丽江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谭渐春说,“公交真正成了城市的动脉。”

运行中的旅游专线车。(丽江融媒记者 和丽芬 摄)
作为国际知名旅游城市,服务意识也渗透到了公交出行的方方面面,每到法定节假日和旅游旺季,公交公司都会组织党员服务队到人员密集的站点为乘客做好服务。仅2024年1月至7月,就开展志愿服务1400余次,服务乘客近200万人次。

家住拉市镇,工作在城区的小木每天乘坐公交车通勤。早上第一时间打开手机查看车辆实时点位,洗漱、吃饭、出门,到路口正好赶上公交车停靠。
2025年4月起,丽江全市32条线路公交车全面支持乘车码支付,乘客还可通过“掌上公交”App和微信小程序,实时掌握车辆动态、查询最优线路。这种便捷感,源于丽江公交在智慧服务上的持续投入,智能调度系统根据实时客流灵活调配运力,有效缩短了候车时间。
每天一到放学时间,一辆公交车就会准时来到古城区金山中心完小门口。这是一辆通学公交专线车,每天往来于金山中心完小、新团完小、市二中,负责接送丽江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上学、放学。

通学公交专线车接丽江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放学。(丽江融媒记者 和丽芬 摄)
“通学公交专线解决了我们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难题。”丽江市儿童福利院院长和振国告诉记者,以前接送这40多个孩子上学、放学就像“打仗”,现在轻松多了。
近年来,丽江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立足市场需求,推出了通学、通勤、就医等多项定制公交服务,满足市民个性化的出行需求。
“以人民为中心,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智能的公共交通服务,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谭渐春说。从“有车坐”到“坐得好”,丽江公交用精细化的服务,让出行变成一种享受。

不知从几时起,细心的市民发现,街头往来穿梭的公交车已悄悄改变了模样。
随着低碳生活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丽江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广新能源公交车。目前,全市共有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396辆,占比达91.2%。同时,为落实“新能源+绿氢”产业发展战略的整体规划,丽江在全省率先开启了“氢能+交通”零碳氢旅应用场景,投放了首批5辆氢能客车到101路雪山景区专线进行运营。城区建成一座加氢站,每天可为30辆以上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提供加氢服务,“绿氢丽江”正成为丽江又一张闪耀的城市名片。

丽江新能源公交车。(供图)
目前,中心城区已投放1578辆永安行氢能自行车。“这些氢能自行车特别好用。”旅居丽江的小蒋说,“一年365天,丽江有300天都是好天气,我常骑着车,吹吹风、晒晒太阳,感觉很惬意。”

氢能自行车。(资料图)
从解决基本出行的交通工具,到提升生活品质的载体,丽江公交正在完成一场深刻的角色转变,它连接的不仅是地理空间,更是市民的幸福感与游客的满意度。
2024年,丽江“公交+文旅”的创新实践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全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案例”。荣誉加冕,不是终点,而是全新启航。在丽江,公共交通正在通过不断地自我革新,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主笔:张小秋
美编:李耀瑭
责编:李琳瑛
校对:李 桥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