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约2.2万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上,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守家卫国的故事。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214.6公里的边境线上,48岁的李翠兰是盈江县200多名护边员中唯一的女性。十余年间,她从基层外事界务员到护边一线,用脚步在群山密林间书写着最质朴的家国情怀。
在护边一线的李翠兰。
“这条边境线,就像母亲的臂弯,护着我们的家。”李翠兰常说的这句话,藏着她与边境线最深的羁绊。2019年,盈江县中缅边界线内调工作启动,面对山高林密、虫蛇出没的214.6公里国境线,她因熟悉界务、严谨可靠、乐于奉献被盈江县外事办委以重任,“很多人怕,但我不怕。”她毅然担起盈江县昔马镇路段及全线内调工作。
盈江县的35个界桩散落在9个涉边乡镇,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艰险。作为内调人员,她以身作则,参与到边境巡逻中来。巡逻之路充满了艰险:狭窄山道、塌方泥路、溪流险滩、茂密丛林,一次往返需三四天。当被问及巡逻生活时,李翠兰笑着说道:“渴了喝山泉,饿了啃干粮,晚上就在边民窝棚里睡一夜。”男性队员曾担心她“扛不住”,但她却从未抱怨退缩。她在214.6公里的边境线上搬巨石、清塌方,在泥泞中跋涉,在悬崖边挪行。“界桩立在哪儿,咱就得走到哪儿。”每一步丈量,都将界桩位置和边境地貌深深刻入她的心中。
李翠兰是护边员中唯一的女性。
家庭是她心底的柔软与愧疚。儿子放假十多天,她仅能陪孩子吃一顿饭。“妈妈,我起床你就走,你回来我已经睡了……”面对孩子,她却只能红着眼眶承诺补偿。年迈的父母和公婆的期盼与心疼,她记在心里,却转身又投入工作中。“大家都在守边,我不能退缩。”她深知,边境安宁是万家灯火的“平安符”。
李翠兰还有另一个重要身份——盈江县昔马镇胜利村党总支的组织委员。巡边归来,脱下迷彩服后,她便立刻投入到村务工作中。为了让党的政策深入民心,她走村串户,用乡音耐心讲解兴边富民、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强边固防等政策。低保申请、产业补助、边民补贴……事关村民利益的事,她都主动提醒、协助办理。村民亲切称她为“兰姐”,既因她巡边的坚韧,也因她为民解忧的热忱。她创新开展“界碑下的主题党日”活动,将党课搬到边境一线,让党的声音与家国情怀在边疆同频共振。“把政策落实好,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守边的根才扎得更深。”她这样说道,也这样践行着。
李翠兰组织召开群众会。
沿着盈江的边境线行走,界碑无言,却见证着坚守。李翠兰是万千守边人的缩影——他们用脚步丈量忠诚,用奉献守护家园。无论是巡护国境线的风雨兼程,还是服务村民的细致入微,她都以平凡的身躯扛起了不平凡的使命。这条边境线,因他们而温暖坚固。这,就是中国边境线上最动人的风景:家与国,在坚守中紧紧相连;平凡与伟大,在奉献中悄然相融。
来源:“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