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典型案例】大山深处的“引路灯”:杨果的十一载教育坚守

2025-09-15 11:29:42 阅读量1294 字数1495

芒章乡,群山环抱的芒牙小学里,有一位让学生依恋、家长信赖的景颇族教师——杨果。自20139月踏上讲台,她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深耕十一载,从班主任到大队辅导员,再到教导主任,每一个岗位都倾注着她对教育的赤诚。她多次获得县级优秀指导奖、优秀辅导员称号,还带领教师开展县级课题研究,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被聘为州级课题评委,成为盈江教育事业中一道明亮的光。

播撒爱心火种,点亮心灵之光

2013年秋,刚入职的杨果满怀热忱走进芒牙小学,却很快意识到:仅凭专业教学技能,难以真正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她随即转变思路——唯有先理解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知识的传递才会更有温度。于是,课间十五分钟的操场闲谈、饭后一小时的树荫交流,成了她的“必修课”。在一次次交谈中,她敏锐地察觉到:“兴趣缺失”与“家庭关爱不足”,是阻碍许多孩子成长的两座“大山”。这里不少学生是留守儿童或单亲子女,有的跟随年迈祖辈生活,有的因父母离异陷入孤独,稚嫩的心灵藏着叛逆与迷茫。班里的女孩小雷便是其中之一。父母离异后父亲早逝,母亲为生计常年在外,她只能寄居在亲戚家。课堂上,小雷总是默默缩在角落,低着头,即便被提问也怯于开口,像一株缺少阳光的小苗。杨果看在眼里,主动走近她:课后陪她聊天,倾听她对母亲的思念;悄悄送去崭新的文具和保暖衣物,用细致的关怀传递温暖。相处中,杨果发现小雷语文基础虽弱,作文却写得真挚动人,便常常在班里朗读她的习作。一次次鼓励让女孩脸上渐渐有了笑容。慢慢地,小雷敢于主动举手了,也愿意和同学分享趣事,自卑的阴霾逐渐被自信驱散,学业也显著进步。这份改变,正是杨果用爱心点燃的希望之光。

杨果(中)

扬起兴趣风帆,驶向知识彼岸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杨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她看来,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闪光点,找到并点燃它,便是打开学习之门的关键。班里另一位女孩小排的转变,就是生动的例证。之前,小排在学习上有些吃力,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佳,渐渐成了大家眼中的“学困生”。杨果没有放弃,经过多日观察,她发现小排拿起画笔时眼神格外专注——这个孩子在绘画上极具天赋。于是,杨果成了小排的“伯乐”:课后陪她练习画画,帮她完善作品;积极推荐她参加校级、乡级绘画比赛。一张张奖状从赛场传回,不仅为小排带来了荣誉,更让她找回了久违的自信。这份自信如一束光,渐渐照进她的学习生活:以往上课容易走神的小排,开始认真记笔记;曾经不愿发言的她,主动分享解题思路。“不追求人人高分,但求每天进步一点点”,带着杨果的期许,小排正一步步驶向知识的彼岸。

精研管理妙法,营造优良班风

作为班主任,杨果始终认为:“良好的班级管理,是教育教学的灵魂。”她将“勤奋学习,播撒爱心”作为班级信条,在管理中拒绝“一刀切”,而是细心体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习知识。

面对思想尚不成熟、自律性较弱的学生,她不是简单批评,而是坐下来与他们聊理想、谈生活,帮助他们找到前进的方向;遇到性格孤僻的孩子,她主动邀请他们参与班级活动,让他们在互助中感受温暖。她常说:“老师既要做学生敬爱的师长,更要做他们可交心的朋友。”在她的悉心引领下,芒牙小学的这个班级渐渐形成了新面貌:课间少了追逐打闹,多了互助讨论;课堂上少了沉默低头,多了踊跃发言,一股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风,成为班级里最动人的风景。

十一载春秋,杨果把青春献给了大山里的教育事业。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日复一日地坚守、一点一滴地付出,成为乡村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灯”。这位景颇族教师,正在用爱与智慧,为芒牙小学的孩子们撑起一片充满希望的蓝天,让教育的光芒在大山深处静静绽放。

来源:美丽盈江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