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盈江卡场:解锁“致富果”的科技密码

2025-09-15 15:44:00 阅读量1239 字数1424

近日,盈江县卡场镇的草果基地里热闹非凡,村民们围聚在“科技特派员”身边,认真聆听草果栽培技术讲解——这是德宏州林业和草原局“科技特派员”下乡服务的现场,团队不仅带来了实用的种植技巧,还向村民发放优质草果苗4.5万余株,以科技赋能激活当地草果产业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卡场镇群山环抱、植被丰富,充足的降雨和温热的气候,为草果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草果已经成为当地群众主要经济作物。由于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以前草果只能种植在水分条件较好的低洼山沟之中,种植面积一直无法快速增加,产业发展陷入“靠天吃饭”的瓶颈。“以前种草果全凭经验,不除草、不施肥、不防病的粗放种植,靠天吃饭,收成好不好全看天时。”傈僳河底村民小组组长曹生华的话语,道出了当地农户的普遍困境,粗放种植不仅效益低,还潜藏生态破坏风险。

转折始于科技力量的下沉。2019年德宏州林业和草原局到卡场镇五排村开展定点帮扶后,高度重视草果产业发展,积极发挥部门优势,组建了一支由专业的“科技特派员”及驻村工作队组成的队伍深入卡场镇的各个村寨,以“扩展面积、提高产量、增加效益”为主线,聚焦“德草”系列良种与“引水灌溉”良法的普及推广,推出“送种苗+送技术+送服务”三位一体的精准帮扶模式。科技特派员及工作队扎根林间地头,从严格的选种、科学的育苗、规范的种植到精准的施肥及病虫害防治,为农户提供了草果全生长周期的系统化、实操性的全流程科学指导,切实让“科技下乡”从口号真正化为润泽山乡、点绿生金的“及时雨”,自州林草局到五排村开展定点帮扶以来,累计在卡场镇开展草果栽培技术培训50余场,培训人数2000余人次,为卡场镇草果产业的提质增效注入了强劲动能。

种苗是产业提质的基础。针对当地草果品种退化问题,州林草局科技特派员团队精心选育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德草”系列良种,累计向卡场镇发放优质草果苗20万余株,惠及500余户农户,为产业发展筑牢“种苗根基”。

更关键的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在州、县林业和草原局的积极争取下,卡场镇于2023年被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列为云南省省级森林经营试点单位,是全省唯一以集体林纳入省级森林经营试点单位,全镇实施森林抚育面积达43400亩,经过抚育的森林不仅林分质量明显提高,而且为草果产业的发展腾出大量的空间。

“草果喜阴耐湿但怕积水,施肥要有机肥和复合肥相结合”“雨季根腐病防治得提前做好排水”……在五排村、黑河村、草坝村的草果基地,这样的技术讲解常听常新。科技特派员寸德志现场示范种植要领、讲解管理技术,工作队杨春勐耐心解答农户疑问,理论讲解与实地操作结合的培训模式,让村民快速掌握科学种植与管理技巧。“以前遇到问题干着急,现在有专家手把手教,心里踏实多了!”草坝村东朋洋种植户早兴富说道。“现在学会了科学选地、合理密植和引水灌溉,草果产量质量都明显提升!”黑河村支书余雄联欣喜地说,草果真正成为村民手中的“致富果”。

如今,科技赋能的成效已逐步显现,以五排村为例,草果鲜果产量由2019年187吨增加到2024年的700吨,2025年有望突破1000吨。2025年卡场镇草果种植面积稳定在2.4万亩,预计挂果面积超1.605万亩,年产量有望提升20%,产业综合效益显著增强。走在卡场镇的山间小路上,连片的草果植株长势喜人,微风送来的阵阵清香,不仅预示着丰收的希望,更见证着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增收与生态保护双赢”的生动实践。

来源:美丽盈江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