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2月,40出头的毛倪兵毅然放弃优厚待遇返乡,任职华坪县永兴乡习好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蹚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驱动、治理有效的“习好之路”。
铸魂强基:党建引领把方向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上任伊始,毛倪兵就将建强村党组织作为头等大事。
他推动成立蚕桑产业党支部,把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党员聚集起来,让他们在产业发展中当先锋、作表率。这个建在产业链上的支部,不仅成为技术推广的“宣讲站”、产销对接的“联络点”,更成为凝聚产业农户、破解发展难题的坚强战斗堡垒,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习好村村民正忙着分拣魔芋。(供图)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曾经的习好村产业结构单一,群众增收乏力。毛倪兵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研,与老党员、致富能手、困难群众促膝长谈,最终找准了适合习好村发展的“金、绿、黑”三色产业体系。
“金”色是稳定优化的烤烟产业;“绿”色是蓬勃发展的蚕桑产业,他大力拓展桑园面积,推广科学养殖技术;“黑”色是富有潜力的魔芋产业,他率先在全县推广林下袋装魔芋种植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种植中易发病害、管理不便等难题。
产业方向明确后,毛倪兵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由党支部引领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技术、销售等服务,农户负责种植养殖,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这一模式极大调动了群众积极性,有效抵御市场风险。
到2024年,习好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万元,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更可喜的是,全村脱贫户的人均收入从2018年的7729.7元增长至2024年的18846.49元。合作社累计吸纳务工3000余人次,发放工资超过30万元,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毛倪兵(左一)与村民在魔芋地里共同劳动的场景。(供图)
善治聚力:创新治理润民心
毛倪兵在抓发展的同时不放松基层治理,积极探索符合村情实际的治理新路,推行“村干部—党员—农户”三级包联服务网格体系,形成覆盖全村、责任到人的服务网络。通过这张网,政策宣传、民情收集、矛盾调解、困难帮扶直达末梢,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针对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难题,他牵头成立涵盖公共管理、集体经济等领域的合作社。这些合作社不仅经营产业,也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维护等公益事业,通过市场化运作积累资金反哺乡村治理,形成“治理促发展、发展助治理”的良性循环。
他推广的林下袋装魔芋种植技术,不仅带来经济效益,也成为周边乡镇争相学习的好经验。

习好村推广的林下袋装魔芋种植技术。(供图)
初心如磐:奉献担当显本色
回到习好村,对毛倪兵而言并非一时冲动。2017年,他放弃待遇优厚的客运工作,响应组织号召回到生他养他的土地,源于对家乡的热爱,更源于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他的担当精神早有体现。2006年,毛倪兵荣获“全国见义勇为好司机”和“云南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这份荣誉是他正直、勇敢、乐于奉献品质的生动体现。
工作中,他办事公道、不徇私情、勤俭节约,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他用实际行动在群众心中树立起清廉、实干、可信赖的形象,赢得广泛赞誉。
从见义勇为的“好司机”到富民强村的“领头雁”,毛倪兵角色在变,但初心未改,在习好村的土地上书写着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忠诚与担当。

记者/赵丽军
责编/和真羽
二审/和众学
终审/和红军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