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意渐浓,漫步丽江黑龙潭公园,脚下的秋叶被踩出细碎脆响,草木清香弥散在空气里——这是丽江秋天最鲜活的触感,更是生态向好最直观的印记。循着这份秋韵,笔者穿行于丽江部分景区及公园,在“捡秋”的闲适中,捕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向好的动人瞬间。

中济海公园附近的枫叶。(丽江市融媒记者 段玉菊 摄)

中济海中的野鸭子。(丽江融媒记者 段玉菊)
从街头巷尾的口袋公园到中济海的水杉林间,从清溪水库的桥洞美景到黑龙潭的草木深处,此刻的丽江处处皆似斑斓画布。银杏叶如金箔铺地,踏之软绵如毯,铺就通往秋深处的“黄金路”;火红的枫叶在枝头燃动,风过处“火苗”簌簌飘落;水杉林褪去翠绿,晕染出浅橙至深红的渐变层次,倒映在水中,宛如舒展的油画长卷;路边灌木丛下,枯黄叶片间闪过的松鼠身影、惊起的翩跹飞鸟,都成了“捡秋”路上的意外惊喜。

市民在银杏树下穿行。(丽江融媒记者 段玉菊 摄)

市民游客在中济海公园水杉林中赏景。(丽江融媒记者 段玉菊 摄)
“以前赏秋还得往远处跑,现在家门口的公园就能捡着这么好看的叶子。”市民杨珍秋说。黑龙潭公园的枫树下,成都游客张萨捧满了各色秋叶,她捻着金红相间的枫叶轻嗅,“你看这叶片多鲜亮,丽江的空气是真干净,环境好到连树叶都透着灵气。”不远处,孩子们正将捡来的银杏叶压平制作成书签,欢声笑语伴着树叶清香飘散在秋阳里。
在中济海公园,市民杨女士正带着儿子翻找落叶。男孩举起还带着露珠的四叶草蹦跳欢呼。“我们每周都来认识植物、感受自然,春天看花、秋天捡叶,这就是丽江人的幸福日常。”杨女士的话语道出了市民的共同心声。这份惬意,源于丽江对生态保护的久久为功。

丽江城区的银杏树。(丽江融媒记者 段玉菊 摄)
生态成效不止藏于丽江的城市园林,更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中。在拉市海“捡秋”时,笔者偶遇自发组织的摄影爱好者团队,他们的镜头里,既有秋景的苍劲疏朗,也有候鸟的灵动翩跹。“这几年,拉市海的生态一年比一年好,来越冬的候鸟越来越多,拍都拍不够。”摄影爱好者王先生点开相机里的照片,眉眼间满是欣喜。

中济海飞鸟。(丽江融媒记者 段玉菊 摄)

清溪水库石拱桥。(丽江融媒记者 段玉菊 摄)
近年来,丽江以“城市增绿、百姓增福”为目标,新建改造“口袋公园”46个,新增绿地70.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7平方米,“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已成为生活常态。每当秋意渐浓,人们就走出家门去“捡秋”,拾起的每一片秋叶,是市民游客对生态之美的珍视;林间的每一次悠闲漫步,是对绿色发展成果的亲身体验;孩子们用落叶创作的手工艺品、秋叶书签,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挚礼赞。

成都游客张萨在黑龙潭公园捡枫叶。(丽江融媒记者 段玉菊 摄)

飘落的银杏叶。(丽江融媒记者 段玉菊 摄)
秋意渐浓,拉市海的候鸟仍在集结,缤纷的彩叶还在铺展。来“捡秋”吧,走进丽江的斑斓秋景,捡一片落叶、遇一群飞鸟,与自然的对话,你将读懂丽江生态发展的故事,邂逅“舍不得的丽江”。

记者/段玉菊
责编/王君霞
二审/和众学
终审/张卫国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