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学敏深入丽江驻村走访 解码古镇文脉体悟“和”韵诗意

2025-11-09 16:22:20 阅读量7925 字数1017


11月6日至7日,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星星》诗刊原主编龚学敏走进丽江,聚焦古镇肌理与文化根脉,深入束河、白沙古镇等地走访采风,沉浸式解码民族文化精髓与“和”文化内涵,为文学创作积累丰富素材。


龚学敏在市博物院各个展区,详询纳西族、彝族等民族历史渊源。(丽江融媒体记者  段玉菊 摄)


6日,龚学敏的足迹率先印刻在束河、白沙古镇的石板路上。在束河古镇,他与传统手工艺品商户、纳西族居民亲切交谈,从扎染纹样到纳西古乐,细致捕捉烟火气中的风土人情。在白沙古镇,他于白沙壁画博物馆的明清壁画前驻足良久,逐幅探寻创作背景、宗教寓意与色彩保存技艺,重点关注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与纳西本土信仰交融的画面,感慨壁画是“活态民族融合史,藏着丽江人与世界相处的智慧”,并不时记录细节、与本土学者探讨文化密码。


龚学敏在东巴文化研究院了解东巴古籍文献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的历程和东巴文作为“活着的象形文字”的独特价值。(丽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段玉菊摄)


7日,龚学敏先后走访东巴文化研究院、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详细了解东巴古籍申遗历程与东巴文的独特价值,还亲身体验简单东巴文书写。在市博物院,他探寻纳西族、彝族等民族历史渊源,在木府的白族彩绘与汉韵朱红藏式铜顶中,感受中华文化底色上的独特风景;在十月文学馆、周霖艺术纪念馆等场馆,体悟“和”文化在创作中的渗透。


龚学敏走进木府,在白族的彩绘、汉韵流转的朱红藏式铜顶闪耀的金光中探寻中华文化绚丽底色上的一道独特风景。(丽江融媒记者  段玉菊 摄)


走访期间,龚学敏分享感悟:“自己真正融入丽江,从街巷闲谈、场馆展品中读懂这片土地。东巴文化的厚重令人震撼,更打动我的是‘和’文化的鲜活——它不是馆藏概念,而是融入生活的态度。每个丽江人都活成了一首诗,这种与自然、他人、传统的和谐相处,正是丽江最动人的诗意。”他表示,将以古城风情与民族文化为核心素材,用文字定格独特韵味。


龚学敏深入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探索纳西族古老而神秘的象形文字文化。(丽江融媒体记者  段玉菊 摄)


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陈洪金表示,龚学敏的深度驻村走访为本土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全新视角:“他以敬畏之心挖掘文化根脉,这种细节中见内涵的方式,提醒我们深耕‘和’文化,创作出更具本土特质的作品。期待更多名家走进丽江,让文化魅力广为人知。”


记者/段玉菊

责编/王君霞

二审/和众学

终审/张卫国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