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梁河九保:庭院变车间 “小光纤”连接家门口致富路

2025-11-09 16:51:12 阅读量2274 字数1070

在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丙盖村那峦坝子,一座由民房庭院改建而成的光纤电子元件加工车间正安静运转。这里没有机器的轰鸣,只有工人们专注的身影。小小的电子元件,经过一道道工序,成为连接更广阔市场的桥梁,也实现了村民们的致富梦想。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位“85后”返乡青年——张立良。

走进加工车间,一派井然有序的忙碌景象扑面而来。工人们低头熟练地进行焊接、组装、检测,一个个光纤元件在他们手中逐渐成型,整齐码放,即将发往深圳、南京等地。加工台前,张立良来回穿梭,仔细查看每一个加工制作环节,不时与工人们亲切交流,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早年在深圳打工的经历,让张立良积累了丰富的电子元件组装技术和行业人脉。怀着对家乡的深情,今年6月他毅然返乡,利用自家院落,创办了这座“庭院车间”。他创新采用订单式生产模式,将闲置庭院变成“增收车间”,让乡亲们实现“出门即上岗”的愿望。

车间里,丙盖村那峦昌社党支部书记们从仙正专注操作。她是第一批报名参加培训的村民,如今已成为技术骨干。“我做的是最后一道组装工序,计件发工资,干得多拿得多,一个月两三千元没问题。”她笑着说,“能照顾家里,还能赚点钱补贴家用,特别满意。”

谈起办厂初衷,张立良语气朴实却充满力量:“就是想让乡亲们不出远门就有活干、有钱挣。我自己能赚钱,也要让大家一起赚。”短短一个多月,车间已吸纳丙盖村、勐科村、横路村及河西乡共19名群众稳定就业。初学者月保底工资约2500元,熟练工月收入可达4000至5000元。目前车间日均产量稳定在5000件左右,发展势头良好。

“目前在车间务工的村民大部分是妇女、低龄老人和脱贫户,还有一些是职中毕业的学生,刚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年龄小到外省务工父母不放心,来我们车间既能锻炼自己也能让家里放心。”张立良表示,这里不仅是就业车间,更是技能培训课堂和暖心驿站,村民到这里工作,通过系统培训和实践锻炼,不少人掌握了电子元件加工实用技术,提升了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顾家赚钱两不误”。

“我们的光纤元件加工车间生产稳定,发展前景持续向好。”因产品质量好,市场需求量大,尝到创业甜头的张立良对未来充满信心。小小车间,承载的是一个个家庭的生计与希望。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群众要致富,带头人是关键。在党组织的有力引领和乡土人才的积极带动下,梁河九保的“庭院车间”模式正展现出蓬勃生命力。

张立良表示,明年将在村党组织的支持下进一步扩大规模,争取带动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机器低声运转,村民笑语不断,这首“家门口务工致富”的乐曲,正在那峦坝子的青山绿水间悠扬回荡。


来源:九保阿昌族乡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