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允中央飞机制造厂:抗日烽火中的航空记忆

2025-11-09 16:52:01 阅读量2091 字数1205

雷允中央飞机制造厂前身是建在浙江杭州笕桥的中央飞机制造厂,系中美合资的军工企业,是中国近代修造飞机最多的飞机制造厂之一,该厂生产的飞机在抗战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3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航空署和美国寇狄斯、道格拉斯两家航空公司合资建立飞机制造厂,厂址选在杭州笕桥,正式名称为中央飞机制造厂。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为保证空中优势,开始轰炸杭州的中国空军基地,中央飞机制造厂岌岌可危,被迫迁至湖北武汉。1938年8月,日军轰炸武汉,国民政府拟将该厂迁往云南昆明。但该方案因法方受日军威胁,中方战略物资不得通过越南运往中国而放弃。 

 在日军大举进攻的形势下,中国西南地区成为抗战大后方。鉴于中央飞机制造厂屡次迁移均不能长久立足的教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经过反复权衡,最终确定在云南瑞丽的雷允建厂。这里地处滇西边境,远离战区,可最大程度避免日军威胁,也利于保密。此外,滇缅公路位于雷允附近,交通运输便利。 

 1939年春,雷允中央飞机制造厂正式动工建设。半年后,厂房、办公楼、宿舍、子弟学校、医院、监理处等工程全部完工,一座现代化的工厂和人口稠密的城镇诞生于中缅边境。工厂的生产经营管理严格按照当时西方高水平的管理方法和高效率操作程序进行,工人大多文化素质较高,故投产后生产进度很快。 

由雷允中央飞机制造厂组装的飞机


 1939年10月,日军情报部门知悉雷允中央飞机制造厂所在后,立即派出轰炸机狂轰滥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导致厂房、设备严重破坏。雷允中央飞机制造厂在生产飞机的同时,还要防备日军偷袭,便将重要的发动机车间迁往缅甸八莫,把即将组装100架P-40战斗机的装配场地改在缅甸仰光的敏格拉东(Mingaladon)飞机场,就地开箱、就地组装、就地试飞,就地向美国航空志愿队移交可投入战斗的飞机。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雷允中央飞机制造厂的美方工程师、技术员、医务人员陆续奉召回国,该厂被移交给中国。据统计,1939年7月至1942年5月,在雷允中央飞机制造厂组装、改装、修理的飞机,加上部分在缅甸仰光组装和修理的训练飞机,总计300架左右。 

 1942年4月,日军占领缅甸腊戍,通向中国的门户被打开,距腊戍不到200公里的雷允中央飞机制造厂完全暴露,情势危急。在得到中国远征军参谋部撤离的指示后,雷允中央飞机制造厂和在缅甸八莫的发动机车间全部撤往云南保山。撤离完毕后,所有器材、设备和厂房被焚烧、炸毁,中美员工携手建成的当时中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飞机制造厂顷刻间灰飞烟灭。

 雷允中央飞机制造厂对抗日战争作出了卓越贡献,培育了一批爱祖国、爱科学的航空专业人才,为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解菲 整理)


来源

云岭先锋网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