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云南咖啡主产地之一,德宏州芒市有着浓厚的咖啡文化氛围。不仅多家咖啡产业龙头云集芒市,近百家咖啡馆遍布城区大街小巷,更有一群热爱咖啡事业的乡村青年,用一杯杯充满本土风味的咖啡,重新定义乡村生活。

赵艳笗:让种咖啡的人喝上咖啡
赵艳笗是芒市西山乡弄丙村的一位“00后”女孩,今年年初,她把她的“村咖”开在了西山乡政府所在地的主街上。一周里,周五、周日和街子天生意最好,可以卖二三十杯。客源里,有每天出工前必来一杯的小伙子,有买咖啡豆回家自己冲磨的阿姨,更多是游客、乡干部和年轻村民。
“许多西山乡的景颇族群众种了一辈子咖啡,知道咖啡豆能卖钱,却从来没有喝过咖啡。他们只是听说咖啡很苦、很贵,不好喝也喝不起。所以,我想让他们都能尝尝咖啡到底是什么味道,了解到咖啡不仅不贵,还有很多不同的口味。”赵艳笗说道。
为了让西山的群众喝上真正的西山咖啡,赵艳笗在兼顾“村咖”生意的同时,还会到各个村收购村民种的咖啡鲜豆,然后带到城里烘焙,用西山乡出产的咖啡豆、酸木瓜、百香果等时令果蔬,做一些现磨咖啡特调,实现她对于咖啡的“乡情化”表达。

番成健:让村里人也时髦起来
来自芒市勐戛镇的“00后”小伙番成健此前曾在外省打工并接触到咖啡行业,在积累了一年多的咖啡制作经验后,他回镇上开了目前全镇唯一的“村咖”,除了卖现磨咖啡,还兼营奶茶和小吃。
番成健家里是做生意的,他用敏锐的商业头脑发现了勐戛镇咖啡消费市场的空白。“回家后想着做点事谋生,想到城里人时兴喝咖啡,我也有点咖啡手艺,加上家里人的支持,于是就开了这家咖啡店,想让村里人也变得时髦起来。”他说道。“其实村里人对咖啡的接受程度还是很高的,只是现在还处于初步尝试阶段,太苦的咖啡还喝不习惯,喜欢加很多的糖和奶。”
番成健的“村咖”从上午10点营业至晚上8点,小小的店面布置得简约美观,操作间更是干净整洁。每到周末,便有成群的学生聚集到店里买咖啡,学生们最喜欢买鲜橙美式,因为每一杯的橙汁基底都是用新鲜橙子现榨的,用料扎实用心。
据番成健介绍,他的“村咖”已积累不少回头客,每天通过微信跟他预订咖啡外卖的顾客不断,日均销量在三十杯左右。

冯岩保林:让“村咖”成为助农“窗口”
冯岩保林是芒市遮放镇的一位傣族小伙,他开在遮放镇户弄村口的“遮放村咖”因其独特的“田园咖啡”卖点,已在芒市年轻人中小有名气。
“来这里喝咖啡抬眼就是美丽的傣家田园风光,非常治愈。尤其是七八月份时候,翠绿的稻田一望无际,蓝天白云,风吹稻摇,就像现实版的宫崎骏漫画里的夏天。”冯岩保林自豪地介绍道。“芒市的自行车协会、机车协会组织骑行活动时都喜欢到这里歇脚,周末和暑假时许多城里的年轻人也喜欢到这里拍照打卡。”
两年前,从城里返乡创业的冯岩保林夫妻俩将户弄村口闲置的小破屋盘活改造成现在的“遮放村咖”,并通过短视频宣传,吸引了许多城里的客人到此喝咖啡、赏田园、放松身心。平日的销量在四五十杯左右,节假日则上百杯。
当“村咖”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后,冯岩保林以“村咖”为窗口,开始尝试本地农特产品的销售,他的咖啡饮品也自然融入了应季农特产品的宣传。“我们这款名叫‘贡米香拿铁’的饮品,就是把遮放贡米打成米乳然后跟咖啡融合起来制作的,口感非常好,许多客人都建议我们卖到城里去。”冯岩保林笑着说。为了吸引客人和推广农特产品,他还会在客户群里定期组织采摘草莓、捉稻花鱼等活动。
如今,“遮放村咖”还成为了芒市返乡创业青年聚会活动的“根据地”。在这里,冯岩保林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返乡创业青年借助电商开展遮放贡米、鲜食玉米等农特产品的线上销售,不仅实现自己的创业致富梦想,也帮助村民打开了销路。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