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丽江】木府光碧楼碑记述略

2025-11-23 11:05:14 阅读量3112 字数1331


木府光碧楼碑记述略


杨林军(丽江师院)


碑文概述


该碑在原丽江县境内,今不得见,国家图书馆藏有拓片。碑有二通:第一通高98厘米、宽52厘米,刻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五月,首题“就建玉阁碑记”,额横题“万古流传”,正文20行,正书;第二通高47厘米、宽25厘米,竖排6行,无题额,正书。拓片内容不全,刊刻时间不详。


碑文内容


第一通碑文内容如下。


乾隆玉阁碑记


古往今来宁有兴废者,不分□理也。故凡以大之谟创于前者,谓之旧不能不赖修之于后者,谓之新如是□□垂于不朽。丽郡始建一楼也,非偶意而举也。其事异然,明万历丙辰(1616年)岁,南□老□跨鹤降于黄山之麓时,生白木公观之欣然,四面霞光瑞气飘绕,五色彩云结成瑶景,于是,□楼于斯,庀材鸠工,不数月而成之。唯楼飞阁流□,规模迥别真…有上题匾曰:光碧。迄今垂二百余年矣。幸今旁侧雄□□之壮弍……在□□□君识者观之,不忍被以风雨飘摇,泊没此胜境如无……志因有皇经一会中节俭之下,积有三十余……曰:胜境承此,别业□□观宇皆已建立,独无……前坊众愿重修故……若何哉。


木公素行乐善,允以重修而同志踊……光碧正阁下□前殿,众倡首君捐资铸像,而次第……□难以枚举,良非四乡募助,难以成之。兼藉以……者何意,后恐毁之者何心耶。于是……众会善信以奇杂然成裘,□□众掖而倡始…称竭虑以啚,成者则王,子之力居多焉。后之君子有能嗣是而修则其功当垂于不朽□□数言以此为谋□词曰文华词糜,非予学古往今来共识知,记录眼前□在事前人□□门,后人稽……


大清乾隆丙子岁仲夏月吉日立。


第二通碑文内容如下。


用去石匠工五千零四十四工,每工四石陆仙。出采路东……出合艮洋二千三百二十元零三毛。出募化开…用去石灰四万六千五百五十六斤,每千斤四元四毛。出铁价艮……出合艮洋二百零九元八毛二仙。零星伙食……用去火药三百二十五斤,每斤六毛。出合艮洋弍……出合艮洋□壹百玖拾伍元。入出两抵……


丽江古城。


碑文述略


光碧楼又称玉阁,根据文中“迄今垂二百余年”的信息来判断,当为清末重修。此外,这两通碑归为光碧楼碑,从碑文书法体和行文特点看,不像是同一碑文;从碑文内容看,是重修时工程各项记录,可以视为同一时期内容。故此,只能视为修复光碧楼纪事和过程记录的两通碑了。


碑文主要记述了清末重修光碧楼缘由及其夙愿,其中提及光碧楼是丽江“始建”第一楼,数月而成。初建时间为万历四十四年,再从“迄今垂二百余年”来判断,应为木增时修建。清末重修时,从皇经会节俭下来的经费中首捐,木氏土司后人首倡捐资铸像,后发动各界人士募捐修成,“良非四乡募助,难以成之”。第二通碑文主要记述整个重修工程所用石灰、铁、火药等材料的银两数量,所用工时、每个工时单价、伙食等细目款项,只可惜碑文不全,未能一窥全貌。无论怎么说,用众人之力重修光碧楼,值立碑为纪,以警示不怀好意者,以告知后人。


这两通碑文的发现,一方面丰富了丽江木氏土司府文化内涵,增加了木府主体建筑历史厚度,从而进一步提升木府知名度;另一方面,为恢复重修木府提供历史依据,从而更加明确了光碧楼功用及其发展脉络,与考古材料高度契合,增强了木府建筑艺术自信。


图片由周侃摄。





编辑:白   浩

校对:张小秋

二审:和继贤

终审:郭俊燕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阅读/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