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抒怀李梦游(永胜县)秋风转凉,又到了白露节气。今年的白露节气从农历七月十六日开始,当晚的月亮分外圆,真应了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说到“白露”这个词,有一种凉凉的秋意涌上我的心头,思绪也就像大雁一样,在秋日的天空里飞翔。从古至今,不知有多
柿子红了佚 名(昭通市) 南方的秋来得迟,山色尚沉在夏末的苍翠里,唯独柿子树抢先得了消息,悄悄将青果染上暖色。先是青黄,继而橙红,最后竟凝作一团团深朱,挂在疏朗的枝头,像极了旧年门楣上褪色的灯笼。 家乡多柿树,山坳里、石缝中、老屋后皆可见其
“杨福泉学术历程回顾展”在昆明举办9月10日,“行走山野、探索文明——杨福泉先生七秩学术历程回顾展”在云南旅游图书馆隆重开幕。展览场景。杨福泉以《简说我的治学经历和一点体会》为题,在开幕式上讲述了求学、留学、访学经历和数十年学术探索的心路历程,并向云南旅游
加快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包晓斌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乡村要振兴,文化必先行。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内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繁荣乡村文化”,“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
抗战时期的永胜县文化战线汤继斌(永胜县)抗日战争时期,永胜县各族儿女高擎旗帜、凝聚力量,在文化战线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宣传抗战如火如荼20世纪30年代后期,不断有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教师受党组织派遣,秘密来到永胜县立中学任教。他们通过宣传党的
“张桂梅老师是时代楷模,在大家心中是个英雄,但在笔者面前,她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内在灵魂的普通人,是女儿、妻子、老师,最后才是英雄。”日前,传记报告文学《张桂梅》的作者王秀丽接受了记者的专访,畅谈她的写书情结。传记报告文学《张桂梅》一书的作者王秀丽。(丽
白露生暖袁家莉(江苏省)白露一到,风里就添了几分凉。清晨出门,草叶上沾着亮晶晶的露水,踩上去软乎乎的,裤脚边能沾湿一片。母亲总说“白露身不露”,天刚亮就站在院子里翻晒衣箱,把压在最底下的薄外套、长袖衫一件件拎出来搭在晾衣绳上。那些衣服大多是去年穿过的,领口
喔,那雪山,那骄子杨 玺(昆明市)一金沙江沿着轿子雪山和牯牛山、雪岭等高山峡谷蜿蜒流淌,奔腾不息。被称为滇中第一高峰的轿子雪山,据雪山脚下村民说,因山顶终年积雪酷似万花丛中的花轿而得名。悬挂在雪岭下面的冰瀑是牯牛山上最独特最壮观的风景线,每年冬
推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传承以文脉赓续助力城市内涵式发展王新惠城市文脉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之间有机联系的集合,是一个城市特色和活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文脉赓续,强调“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
略谈纳西族对抗战的贡献●李群育(古城区)抗日战争中,丽江的10多个民族奋勇当先为国而战、为中华民族而战,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本文仅以丽江纳西族为例,粗略介绍丽江各民族在抗战中的贡献。原丽江县有3000多人上前线,有1000多
8月29日是七夕佳节,“云尚有礼·彩云之恋——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云南省第二届集体婚礼丽江分会场在玉龙雪山脚下的玉湖景区游客中心甜蜜举行。本次活动以“和美丽江 雪映良缘”为主题,通过传统婚俗文化与现代仪式相融合,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新人打造了一场极具丽江特色与
8月28 日,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政研室、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市图书馆承办的《舍不得的丽江》新书首发暨捐赠仪式举行。文化界学者、媒体代表、文旅从业者与热心读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部镌刻丽江山水与人文的著作正式与公众见面。一书览尽丽江:五维篇章定格 “舍不
记得去年夏天吗那场火爆了整个暑期的民谣季多少人为音乐奔赴丽江古城在一曲曲民谣音乐中感动、微笑、哭泣、沉醉、释怀……自此民谣音乐季成了丽江的夏天标签去丽江听民谣成了说走就走的理由!2025年民谣音乐季如期而至今天14:00-17:00丽江民谣音乐季“寻声民谣
在丽江市玉龙县,白族女摄影师赵菊秋的名字或许不为人熟知,但她镜头下的丽江,却以独有的温度触动着无数人。10 多年来,她用相机定格古城烟火、乡村百态,将对这片土地的 “舍不得”,酿成一张张有故事的照片。1975 年出生的赵菊秋,与摄影的相遇像一场自然的邂逅。
8月25日,云南省第十五届“红土地之歌”演讲大赛决赛圆满落幕。经过激烈角逐,丽江市公安局民警张晓燕和玉龙县塔城乡政府傅光镭荣获三等奖。大赛中,张晓燕的演讲以《战位》为题,她用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多角度、多层次深情讲述了一家四代人的国防接力,
为提升市内文学创作水平,激发文学创作热情,8月23日,丽江市文联2025年度《民族文学》创阅中心文学培训班在丽江宾馆开班。来自全市近100名文学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学习文学创作技巧,交流学习心得。8月23日,丽江市文联2025年度《民族文学》创阅中心文学培
小凉山的吟者——追忆华秀明杨艳川(宁蒗县)7月1日早晨,突然得知小凉山诗人华秀明因病去世的消息,心中百感交集。华秀明是“小凉山诗人群”的骨干诗人之一,我们相识已有10多年。他中等个子、身材消瘦,喜欢穿西服,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总能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的诗意。他
丽江坝子龙 海(江苏省)两亿年前的月光曾怎样抚摸这片土地?我想象那些古老的波涛如何在尚未隆起的岩层上留下绵长的吻痕。有一天,地球做了一个漫长的梦,在3000多万年前的一个黎明突然醒来——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如同大地的深呼吸,将海底的岩层塑造成高原的
火塘边的麦香程 鸣(安徽省)石板路被千万双脚磨得发亮,我站在束河古镇的巷口看木楼的飞檐把秋阳切成碎金。转角处飘来的麦香裹着炭火味,像一只温热的手轻轻拽了拽我的衣袖——那是一家卖丽江粑粑的小店,土灶上的铁锅正“吱吱”地吐出气体,混着檐角铜铃的叮当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